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学生工作 >> 学生风采 >> 正文
【扬帆德阳】西财天府学子对话非遗大师:竹编经纬间传承“崇文尚武”匠心
发布时间:2025-07-22    阅读:

7月8日至14日,韦德(中国)体育会计学院"绿韵竹风"三下乡实践队走进渠县刘氏竹编工坊,拜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嘉峰。推开门,竹丝的清香混着淡淡的草木染剂味扑面而来,刘嘉峰正站在桌前,指尖捏着一根细如发丝的竹丝对着光端详。"人磨竹,竹亦磨人。"他对来访的学子们轻语,篾刀削刮竹节的沙沙声在工坊里划出七十年时光的刻痕。

竹丝如账:精益求精的"崇文"之道

“刘老师,这竹丝要劈到多细才算成?”来访同学轻声问。刘嘉峰放下竹丝,指了指桌上的竹编画:"丝细得能透光,先分成32丝,还能再劈成64丝。"他拿起自制工具,"这些家伙什都是自己做的,刃口得磨得刚刚好。"这让学生们联想到财务报表中每一个数字都需要同样的精准。墙上竹编画随光线变换的纹路,恰似会计账目中的勾稽关系,让同学们对"崇文"精神有了新的理解。

实践队队员聆听刘嘉峰讲解竹编分丝技艺

匠心坚守:"尚武"精神的现代表达

原料区,堆积的优质慈竹静静伫立,竹身上的纹理,似在刻写2019年寒冬的记忆。刘嘉峰缓步走近,手抚过瓷胎竹编茶具上的冰裂纹,往昔的艰难瞬间漫上心头:“几年前好些门店关了,二十年的心血,差点就断了流。”声音虽轻,却沉甸甸地落进空气里。“可不能让这门手艺,在我这儿折了传承的线。”他眼神坚定,这令学子们肃然起敬,这种坚守正是“尚武”精神在当代的最好诠释。工坊东侧,女工们笑着说“能守着老人孩子,日子踏实”的质朴话语,更让同学们明白了专业背后的社会责任。

多维智慧:传统给现代的启示

当双面竹编屏风在转动中呈现截然不同的画面时,同学们看到了传统工艺的多维智慧。这种随视角变化的艺术表达,启发人们思考:在复杂环境中,单一维度的判断是否足够?《夜樂图》在不同光线下的变幻,更是生动诠释了“敏思”的内涵——保持开放的思维,才能看见事物更丰富的层次。同学们认真记录“分丝”“先染后编”等工艺细节,也在竹香中触摸到了职业的温度。

《夜樂图》在不同光线角度下的呈现的情形

传承创新:校训精神的生动实践

面对“传承困境”的提问,刘嘉峰望向风中新竹:“年轻人有年轻人的路。”这启发了同学们将所学应用于非遗保护的创新构想。暮色中,满墙奖状见证着坚守的价值,而未完成的《熊猫戏竹图》上0.25毫米的细丝,则预示着传承的新可能。正如带队老师总结:“这次实践让同学们明白,会计不仅是数字工作,更是需要匠心与担当的专业。”

刘嘉峰老师的部分奖状

校企合作:开启产教融合新平台

访谈结束后,会计学院与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初步达成校企合作意向。双方将在非遗文化传承、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合作。有同学表示:"通过亲身体验竹编技艺,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传统工艺的魅力,更思考了如何运用专业知识助力非遗传承。"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的创新模式,为非遗保护与传承开辟了新路径。

实践队与刘嘉峰在渠县刘氏竹编工艺有限公司门口合影

本次探访活动,不仅让同学们领略了传统竹编技艺的魅力,更让他们对职业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新的认识。在返程的路上,同学们仍在热烈讨论着当天的见闻。一位同学感慨道:“原来会计精神与传统工匠精神如此相通,都需要我们用心守护。”这次朴实的走访活动,在这些未来会计人的心中播下了一颗颗职业精神的种子。会计学院将继续开展此类活动,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中淬炼专业素养,真正践行“崇文尚武、敏思践行”的校训精神。


会计学院: 高敏

摄影:袁湘、黄瀚颖

初审:姚兰

复审:张韵秋

终审:夏丹

2025年7月20日

成都校区(东区):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龙潭街道龙港路399号 / 成都校区(西区):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龙潭街道航天路29号

绵阳校区:四川省绵阳市科技城新区园兴西街2号 / 德阳校区: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大学北路99号

版权所有:韦德(中国)体育 © 2002-2025

川公网安备 51079002110064号

蜀ICP备06016397号-2

Baidu
1946bv1946伟德手机版